4001-608-602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苗圩: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新动能关键
2017年5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2017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项昌乐等4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出席会议。工信部部长苗圩作了题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旨报告。

苗圩: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7年5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2017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的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会、学会、新闻媒体等近300家单位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周济院士、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Eick Christophe、英国国际贸易部先进制造与交通处副主任麦思安出席会议并致辞。

工信部部长苗圩作了题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旨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2017智能制造国际会议,本次会议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主题,邀请了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的众多嘉宾,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发展问题,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各位企业家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想就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讲三个方面的情况,与大家交流和共享。

第一,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调整期,增速明显放缓,复苏的步履蹒跚。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出现了空档,旧的动能正在减弱,新的动能还没有完全形成。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所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新动能来自哪里?大家都在苦苦的求索。目前看来,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只能来自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有人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在加紧谋划和布局,比如德国实施工业4.0的发展战略,构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新型制造体系,美国提出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大力的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变革。

无论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其核心我认为都是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发展会对智能的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以及相关的服务产生大量的需求,带动着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大批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驱动新型产业的快速成长,为经济的增长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关键载体,智能制造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抵消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比如山东的青岛有一家服装企业属于典型的传统企业,但是它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出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步入了发展的新常态,新旧动能的转换任务重要而紧迫,发展智能制造是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较佳途径。《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会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智能制造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启动实施制造业的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装备创新五大工程,遴选并实施了一批重大的标志性项目,确定了宁波等12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展了试点示范,持续的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和冠标的试点,开展了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以及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健全推进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指南》,《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指南(2015年版)》,基本上形成了推进智能制造的顶层架构。明确了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新模式,推进十大领域成套装备集成创新应用等主要任务,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工程、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配合,产学研用联合实施,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破了核心关紧技术。

鼓励和支持企业持续的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核心装备方面,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的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轨道交通用绝缘疝气型“工力管”IGBP,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市县了突破,在工业软件方面,形成了增材制造开放式一体化的控制软件,运动控制核心技术,I5智能数控系统等创新成果,在技术标准方面研究制定了数字化工厂参考模型等一批关键的标准,初步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架构。

三是积极的开展试点示范。

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了109个试点示范的项目,覆盖了27个省区市和63个行业,初步建成了九江石化智能化工厂,潍柴动力中性高速柴油机的数字化车间,海尔集团的空调互联网工厂等一批标杆,这些试点项目智能化的改造前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超过了20%,探索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比如航空装备、汽车等领域,以供应链优化协同为核心的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服装、家居等领域,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四是持续深入推进国际合作。

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中德、中美、中韩等双边的对话机制,积极的推进标准体系的架构,标准路线图的制定和标准互认等项工作。在地方层面,中国的沈阳、上海、天津等地与德国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了产业园区培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在企业层面,像华为、宝钢、海尔等企业与美国GE公司和德国的SAP公司、西门子公司、弗朗霍夫研究院开展了大量的产业和标准等合作项目。

总体来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推进智能制造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成效也在不断地显现。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智能制造是一个新生事物,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来借鉴,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之中,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挑战。比如在标准化方面,国际公认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的架构还没有形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还缺乏标准的支撑。在技术方面,还有相当多的核心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市场需求迫切的整体解决方案还难以满足产业智能转型的要求,在网络方面,面向各类机器设备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如何构建一个高速率、高可靠、广覆盖、低时延的工业互联网还缺乏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应用实践。在信息安全方面,大量的机器、软件和产品联网之后,工业领域的安全性挑战可能会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和想法。在人才方面,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生产工艺,还懂得企业运行管理的跨界人才还十分缺乏。

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中国在推动制造业的智能转型,环境就更为复杂,形势也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同地区的基础条件发展环境不同,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诉求和路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发展智能制造上不能一概而论,这些都对我们分类施策、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

发展智能制造是扭转制造业低质低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我们积极主动的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趋势,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的发展生态,推动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

一是深入的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工作为抓手,积极的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和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核心支撑软件,标准,工业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等发展的基础;要加快离散型的智能制造,流程型的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的车间和智能工厂,力争到2020年制造业要点领域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普及率能够超过企业总数的20%。

二是持续的推进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

继续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积极的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智能制造新模式当中的应用。同时在产业特色鲜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积极的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的示范区建设,培育智能化特色产业的应用,智能技术与装备的创新,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集成三类主体;夯实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基础,构建三种机制,也就是多领域融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的产业协同机制,区域内外资源集聚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示范区内的产业率先实现智能化转型,形成区域推进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三是着力的增强基础支撑的能力。

智能制造需要标准,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有力的支撑,当前急需补齐这些短版,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针对着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关键的瓶颈性问题,开展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要点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的标准化体系。针对着感知、控制、决策、执行过程中面临数据的采集、集成、计算分析等方面促成的问题,加快研发相关的设计、工艺、仿真、管理、控制类的软件。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研究,体系架构等顶层设计,推进技术研发,加快产业化应用的推广,打造安全的保障体系。

四是积极的培育智能制造的新生态。

研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规范条件,编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到2020年力争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着力的打造多层次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加快培养融通互联网技术和行业专业知识的跨界人才,同时要更加注重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开放发展,是中国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深化智能制造领域的互惠合作,以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为依托,围绕着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工业软件、标准化等要点领域,鼓励国内外的企业、各类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务实合作,建立起国际化开放性的智能制造利益共同体,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们愿意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借鉴各国的有益发展经验。中国拥有全球较大的智能制造的市场需求,我们欢迎各国的企业和机构积极的参与中国的发展,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共同为全球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强劲可持续的平衡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章来源:走向智能论坛



关注翔正

首页|关于翔正|资讯中心|标杆参访|海外研修|考察回顾|联系我们
取经问道·智造标杆|宁振波·总裁班|日本考察|德国考察|美国考察|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暨智能制造|更多
Copyright 2015 © 翔正国际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翔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7602号-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T2座11C5 电话:010-82435303 邮箱:wg@sageeducation.com.cn
本网页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有涉及相关内容出处等版权问题,可联系我处进行删除。